内镜诊疗时,常需在口中放置一个口垫,以便内镜能自由通过口腔,常规口垫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检查的需求,但是,特殊患者,如颞下关节紊乱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肿瘤等,可导致张口困难或张口受限,从而内镜检查无法实施。
近日,荆门市中医医院内镜中心医护团队凭借多年临床经验,用“巧心思”解决了上述“难题”,为一外伤下颌骨骨折患者成功完成内镜下小肠营养管置入术。
73岁的周阿姨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处骨折、创伤性休克入住荆门市中医医院ICU,而其因下颌骨折致使不能自主吃药、进食。
众所周知,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的重要环节。ICU团队与脾胃二科主任吕培华联合会诊后,当即制订治疗方案:“可以采用内镜下置入空肠营养导管,帮助患者获得营养支持。”
正常患者做内镜时,都是采用左侧卧,吕培华主任与助手们却发现,周阿姨因身体多处骨折只能用平卧位,这无疑给操作增加了难度。特别是她骨折的下颌更是成为内镜操作的“拦路石”:因其口张开受限,无法使用正常口垫。
“用注射器自制口垫”
“对,可以用20ml注射器截取1/4段,再裹上一层医用胶布改装成小口垫。”
“医用胶布不能沿着截口外壁缠绕,这样术中易脱落。将胶布从两端穿过管腔缠绕更安全。”
吕培华主任与手术护士高爽、孙启慧三人一合计,很快一个适用的小口径口垫制作成功。
术中,内镜顺利通过小口垫抵达预定部位。术后周阿姨即刻获得了针对性营养供给,为其早日康复奠定了基础。
“小口垫的发明,只是我们科室多项临床‘发明’中的一个。”内镜中心护士长徐阳介绍,这些“发明”不属于高精尖技术,却饱含着全体护士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”的理念和责任心,只为让每一位患者在诊疗时都少点顾虑、多点温馨。
“垫着你们的这个靠垫像靠在沙发上,舒服多了,不知不觉就做完了检查。”不少患者做完内镜检查后感慨着说。他们口中的靠垫,是内镜中心自创的三种多功能体位垫,主要用于预防万一置管不顺,操作时间过长,褥疮加重的风险,得到病人一致好评。
而针对秋冬内镜手术,患者左侧卧位久了,膝盖、髋部处会压得发红;双腿暴露怕受凉,穿裤子又担心污染或褶皱硌伤。护士们索性自己画图设计防压疮保暖裤:在保暖裤的膝盖和髋部处用蜂窝状减压面料做成“缓冲垫”;裤腿用加绒透气布,裤口松紧带能自由调节,既挡住冷风又不影响医生操作。
胃肠减压时,若出现的液体反流不仅让患者紧张,还可能干扰操作。护士们则拉着医生一起研究胃肠防反流三通阀:参考流体力学原理,在传统三通阀里加个微型单向导流片,液体只能按“规定”方向走,想反流?没门!
“小发明”彰显医者仁心。内镜中心医护团队用“巧心思”延伸服务内涵,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,也进一步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。荆门市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医院将持续改善服务质量,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,满足患者多元化服务需求,让一项项舒适化护理“走实”又“走心”,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舒心、放心、暖心。